Sci论文 - 至繁归于至简,Sci论文网。 设为首页|加入收藏

SCI论文网开场白:为SCI创作者提供分享合作的小而美圈子

当前位置:首页 > 教育论文 > 正文

发蒙针法结合电针治疗肾精亏虚型神经性耳鸣案论文

发布时间:2020-04-25 10:27:30 文章来源: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














SCI论文(www.scipaper.net):

摘要:“发蒙针”即针刺后,迅速将口闭住,使之不能出声,并用中指掩其耳,后在针柄施以捻转手法,以患者能耐受为度,然后突然松开手指,以达开发蒙聩之效。运用内经中的发蒙针法治疗肾精亏虚型神经性耳鸣,结合电针疗法以增加临床疗效。

关键词:发蒙针法;电针疗法:神经性耳鸣

本文引用格式:巩珂,马祖彬.发蒙针法结合电针治疗肾精亏虚型神经性耳鸣案[J].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,2019,19(80):243.

0引言

耳鸣是在无外界施加声刺激或电刺激时,人的内耳或颅内所产生的一种超过一定时程的声音感觉,常伴有听力下降、睡眠障碍、心烦、恼怒、注意力无法集中、焦虑、抑郁等不良心理反应,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。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,社会给予人们的精神压力日益增大,耳鸣的发病率逐年增加。西医至今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,临床上多给予药物治疗、掩蔽术、电子耳鸣抑制器及各种助听器、心理疗法、激光疗法、神经节阻滞等,治疗费用昂贵且患者难以接受。中医治疗特别是针灸治疗,经济安全,越来越受到患者的推崇[1]。笔者在跟师学习过程中接触到一神经性耳鸣患者,现将其治疗经过介绍如下。

\

 
1病例

别某,男,54岁。主诉:耳鸣两月余。现病史:患者两月前因劳累出现左耳耳鸣,耳内嗡嗡作响,并伴随左耳听力下降,于山东省省立医院就诊,诊断为神经性耳鸣,给予病人静脉滴注及口服西药治疗(具体用药不详),效一般。为求进一步中医治疗,遂于2018年10月11日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就诊,刻下症见:左耳耳鸣,嗡嗡作响伴听力下降,偶有头晕,无头痛、恶心等症状,纳可,眠差,入睡困难,多梦,二便调,舌淡红苔薄白,脉沉细。中医诊断:耳鸣(肾精亏虚型)。西医诊断:神经性耳鸣。

取穴:听宫、翳风、率谷、安眠、外关、中渚、阳陵泉、太溪,均双取。操作:先嘱患者仰卧于治疗床上,选用1.5寸华佗牌针灸针针刺左侧听宫、翳风、率谷穴,捻转行针得气,使患者产生酸胀感。针刺听宫穴时嘱患者张口取穴,得气后嘱患者闭口鼓气,一手捏住鼻孔,医者持续行捻转手法,使患者产生强有力的酸胀感,至患者能忍受的最大强度。然后选用1.5寸华佗牌针灸针针刺双侧安眠、外关、中渚、阳陵泉、太溪等穴,行提插捻转手法使患者产生酸胀感。听宫、翳风穴采用电针疗法,连续波、中等刺激,以患者舒适为宜,留针25min,每日1次。

针灸治疗3次后有明显效果,左耳听力有所恢复,耳鸣症状仍存在,头晕较之前减轻,无头痛、恶心等症状。继续治疗一周后,左耳听力明显恢复,耳鸣较之前也有所改善,头晕症状消失,纳眠可,二便调。上方连续治疗,每日1次,两周后患者自觉听力恢复良好,偶有耳鸣。继续巩固治疗一月(每周3-4次)患者基本达到临床治愈。三个月后随访患者,状态良好,未再复发。

2医案分析

本案患者因劳累导致气血亏虚,肾精不足,《景岳全书》卷二十七云:“耳为肾窍,乃宗脉之所聚,若精气调和,肾气充足,则耳目聪明,若劳伤血气,精脱肾惫,必至聋瞆。”肾精上充于耳,若肾精亏虚,血气不足,宗脉亏虚,则易形成耳鸣、耳聋[2],且患者舌淡红苔薄白,脉沉细等皆可说明患者属于肾精亏虚型耳鸣。治疗当以补肾养窍为主。取穴以足少阴经穴为主,并配合耳区局部取穴。《针灸甲乙经》有云“耳聋填填如无闻,憹憹嘈嘈若蝉鸣,鴳鴂鸣,听宫主之。下颊取之,譬如破声,刺此。聋,翳风及会宗下空主之。”听宫为手太阳经与手、足少阳经的交会穴,位于耳前,有聪耳启闭之功效,是治疗耳疾的要穴。翳风为手、足少阳经交会穴,位于耳后。电针通过脉冲电流,刺激耳周穴位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,改善局部缺氧状态,疏通经络,可有效促进气血上达于耳,加强了耳神经、血管的营养供给,从而达到改善症状的目的[3]。故给予听宫及翳风穴以电针中等刺激可加强疗效。率谷位于耳上,属足少阳胆经,以上三穴均属局部取穴,合用可疏通耳部经络气血及少阳经气,有助肾精上儒耳窍。且该患者入睡困难,取安眠穴可调和阴阳,宁心安神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手少阳三焦之脉……从耳后入耳中,出走耳前。”说明耳窍与手少阳三焦经的关系亦密切。且耳功能的正常运行须赖于气血津液的濡养,而气血津液的正常运行则须依靠三焦经。若三焦不能正常发挥其功能,则气不能上达致气陷而耳鸣[4]。外关、中渚穴均属手少阳三焦经之穴,中渚穴尚有“耳脉”之称,具开窍聪耳、疏风通络之功效,是治疗耳鸣耳聋的常用穴之一。两穴均能疏通三焦经络,使气得以正常运行而治疗耳鸣。阳陵泉属足少阳经合穴,与外关、中渚穴合用可疏通手足少阳经气血,助肾精上儒耳窍,聪耳启闭。患者证属肾精亏虚型,《灵枢·九针十二原》:“五脏有疾,当取之十二原。”肾开窍于耳,耳窍有疾,首当取肾之原穴太溪[5],补养肾精,儒养耳窍。诸穴合用,共奏补养肾精、疏通气血,上濡耳窍之功,使耳窍得以濡养,耳鸣之症得以治愈。

本案使用内经中的“发蒙针法”。《灵枢·刺节真邪第七十五》曰:黄帝问于岐伯曰:余闻刺有五卫,奈何?岐伯曰:固有五卫,一曰振埃,二曰发蒙,……黄帝曰:刺卫言发蒙,余不得其意。夫发蒙者,耳无所闻,目无所见,夫子乃言刺腑俞,去腑病,何输使然,愿闻其故。岐伯曰:妙乎哉问也。此刺之大约,针之极也,神明之类也,口说书卷,犹不能及也,请言发蒙耳,尚疾于发蒙也。黄帝曰:善。愿卒闻之。岐伯曰:刺此者,必于日中,刺其听宫,中其眸子,声闻于耳,此其输也。黄帝曰:善。何谓声闻于耳?岐伯曰:刺邪以手坚按其两鼻窍,而疾偃其声,必应于针也”。这是关于“发蒙针”法的最早记载。“发蒙针”即针刺后,迅速将口闭住,使之不能出声,并用中指掩其耳,后在针柄施以捻转手法,以患者能耐受为度,然后突然松开手指,以达开发蒙聩之效[6]。以上选穴加之“发蒙针法”辅助,可大大加强临床疗效。

\

 
参考文献

[1]向捐,陈果,欧阳果如,等.严洁教授针灸治疗耳鸣临床验案[J].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,2017,37(3):306-307.
[2]李嫣然,魏福良.魏福良针灸治疗耳鸣耳聋选穴经验初探[J].中医药临床杂志,2018,30(10):1808-1810.
[3]王琰琼,李建林.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耳鸣33例[J].上海针灸杂志,2014,33(01):61.
[4]段圣德,周焕娇,吴松.肾与三焦相通理论指导针灸治疗耳鸣临床观察[J].上海针灸杂志,2016,35(04):440-442.
[5]向娟,陈果,欧阳里知,等.严洁教授针灸治疗耳鸣临床验案[J].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,2017,37(03):306-308.
[6]张豪斌,李玲,王瑞辉,等.运用《内经》发蒙针法针刺治疗神经性耳鸣[J].四川中医,2016,34(03):166-168.

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,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、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,请锁定SCI论文网!
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scipaper.net/jiaoyulunwen/14592.html
0

相关内容

发表评论

Sci论文网 - Sci论文发表 - Sci论文修改润色 - Sci论文期刊 - Sci论文代发
Copyright ©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| SCI论文网手机版